找到相关内容33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与科学的对话:历史、现状及意义

    能见到佛法。因此,在科学昌盛的时代,用科学知识来说明佛法,一定是最适应时代要求的。罗无虚认为,科学发达促进了人类的物质文明,但也造成了信仰的失落和精神的空虚。而且,科学对于精神方面的研究和成就,远不如...

    王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3865128.html
  • 王恩洋的教育思想初探

    以东方文教控制物质文明,使之利用厚生而不为害。以西方工业滋养东方文教,使之富庶发皇而不贫瘠。人己两得,人类新文教成,而宇宙宁平矣……”   《东方文教研究院筹办缘起》道:“吾人于此是故发愿,愿我国创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3965525.html
  • 桂月集(1)

    社会主义现代化,不仅要搞好物质文明,更要搞好精神文明,使社会成员成为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新人。这就是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,也就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目标。  民族文化素质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。所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0767169.html
  • 试析真禅法师佛学思想的基本特征

    优良传统,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。”要做到这样,就要加强佛教的自身建设,即加强信仰建设、道风建设、教制建设、人才建设、组织建设。  真禅法师是这样认识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的,也是这样处理...

    张雪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5067866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人生篇(五)

    世界上的生活虽然是形形色色各样不同,然而畸形的生活,不出两种:一是快乐的生活,一是苦行的生活。快乐的生活,现在称为物质文明;穿的、食的、住的、行的、用的、玩的,一切的一切,综括一句,是享乐的生活,叫做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670434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法教篇(四)

     丙、佛学能辅助科学入正轨  科学给我们人类的利益,平心而论,不能不感谢它的恩惠。从前油灯如豆,现在电灯似日;从前人力及土车,现在汽车、火车、轮船、飞机,交通方面实在是便利得多,只好说一句“物质文明”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1070438.html
  • 传统中国人的精神空间与生存方式

    广为流传:西方长于物质文明,中国则长于精神文明。随著国际交往增多,走出国门和外国人一接触,才发现人家并非野蛮之邦。西方那些我们看来无情无义的言行,以他们自己的尺度衡量却是文明的。即便不出国门,从接触...简单照搬西方物质文明,并用地地道道的传统世俗观念来利用和享受。赤裸裸的肉欲,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味口,玩鸟斗蟋的闲致,绫罗绸缎的穿著,还有烟草氾滥之广、公共场所烟民之霸道,特别是毒品流行之快,在世界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1071204.html
  • 学理思考与人生境界——蔡日新先生访谈录(续)

    将伴随而来。因而我们认为:这种构筑于一定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对精神生活之追求,正是展现理想的人生境界的一种起步。   在后一方面的人生追求中,我们一般皆认为求得科学知识(即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认识),...

    蔡日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3971421.html
  • 大陆近二十年关于“人间佛教”的研究及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

   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;应发扬中国佛教注重学术研究的传统,以利于我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;应发扬中国佛教国际友好交流的传统,以利于我们积极参加增进同各国人民友好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维护世界和平的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173504.html
  • 神圣化 OR 世俗化——佛教慈善何去何从?(二)

    哲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本站特约评论员何建明教授:当代的人性危机与佛教徒的使命 社会的发展水平,往往以文明的发展程度作为标志。这里所说的文明,既包括物质文明,也包括精神文明。从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慈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3374248.html